2024年1月1日,新年的第一天,在轩辕故里,河南郑州,一场庄严热烈的国学盛会在御玺中州国际酒店隆重举行。
由国学汇网、国学创业家主办,由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、河南省礼仪文化发展促进会、河南省改革发展研究院作为指导单位,由河北省瑞林传统文化书院、方太集团杭湾书院、觉音亿国学、山东曲阜国学院、北京三圣书院、上海浦东新区孝善馆、武汉童学文化股份有限公司、温州醒来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、山西儒商大厦等单位联合举办,由中国当代儒学网、良心网、中华诵读网、中华经典网等提供媒体支持的“中国传统文化创业者大会暨国学之光颁奖盛典”在御玺中州国际酒店五楼宴会厅举行。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智能全媒体委员会会长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河南总站原党委书记辛如记,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、河北省人才交流中心原常务副主任、河北省瑞林传统文化书院院长、河北新冀人力集团董事长刘光启,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执行秘书长、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主任、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会长柳河东,武汉童学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广斌,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二级巡视员、河南省信阳市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宋瑞,河南省礼仪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丁一介,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、“论语”先生王福琪等领导和嘉宾应邀莅临盛典现场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坚守中华文化立场,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,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,展现可信、可爱、可敬的中国形象。此次盛会旨在表彰2023年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表现卓越的机构和个人,鼓励更多社会人士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,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
盛典现场
本次颁奖盛典,通过机构自荐、专家评审、公示等环节评选出全国最具影响力国学人物、全国十大国学创业者、全国十大国学机构、全国十大国学讲师、全国十大国学践行者等奖项。大会期间邀请到孝子警官王春来老师做《中国人的家国情怀》专题分享;中华母亲讲堂发起人刘冰先生做《家国情怀,母爱无疆》专题分享。邀请到柳河东会长做《全国传统文化机构和国学事业发展形势与展望》专题分享;李广斌董事长做《传统文化产业赛道的创业方法论》专题分享,大会还发布了《2023中国传统文化创业白皮书》,举行了国学创业家高端对话、国学大家高端对话、最受欢迎国学项目路演会等环节,可谓精彩纷呈、硕果累累。
全国最具影响力国学人物
全国十大国学创业者
全国十大国学机构
全国十大国学讲师
全国十大国学践行者
本次盛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,是举行了“国学教育校企合作联盟揭牌仪式”。
国学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由河北瑞林教育集团、河北新冀人力集团、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、河南省国学汇等单位联合发起,旨在解决政府就业,学生找工作,企业用工难,国学机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,联盟成员单位本着“合作、共享、互利、共赢”的原则,汇聚社会各方面力量,搭建国学教育合作平台,实施“资源共享,合作发展,集成优化,互利共赢”的方略,开创国学教育振兴发展新途径,形成“国学+技能”高职人才培养输送的规模强阵,是贯彻落实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、落实“两个结合”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、新举措。在会前征集阶段,得到传统文化领域各机构及同仁的积极响应,截止大会召开前一天,征集到初始入盟成员单位80家,覆盖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、直辖市的国学院、传统文化书院、经典学校、国学堂、讲师团、读书会、传统文化协会、促进会等各类传统文化机构。校企合作联盟的设立,得到国家司法部原部长高昌礼老领导的关注和认可,并致电祝贺。同时,欣然同意担任联盟顾问。刘光启会长担任国学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工作委员会主任,中国关工委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秘书长、国学汇创始人辛豪杰,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、河北省瑞林立仁学校执行校长、中华经典网总编李崇哲,河北地质大学教授、国学汇全国国学讲师团团长叶陈毅担任联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。联盟工作委员会委员面向全国各地传统文化机构负责人、传统文化爱好者广泛征集。
盛典期间,组委会荣誉推荐,经国学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,特聘国学名师、当代儒学领军人物、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会长柳河东荣任联盟顾问;特聘国学创业家首席导师、武汉童学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广斌荣任联盟总指导师。
柳河东
联盟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李崇哲宣读《国学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倡议书》,盛典主持人----中原孔子书院院长焦金鹏宣读《国学教育校企合作联盟说明》,盛典主持人----国学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工作委员会委员、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汤丽英宣读《国学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工作委员会组成》。
揭牌领导(牌匾右起:柳河东、王福琪、李崇哲;
牌匾左起:刘光启、李广斌、丁一介、辛豪杰)
“国学教育校企合作联盟”的建立,顺应当前职业教育、国学教育的发展趋势,符合入盟成员单位的共同利益,为全国传统文化机构搭建开放共享平台,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广大联盟单位将团结协作,积极进取,守正创新,开拓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,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国学智慧,奉献国学力量。